脊柱外科
专家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介绍 > 正文
张宗恒
专业职称:
医疗院长 脊柱微创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
超声可视软组织微创技术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及脊柱相关疾病
个人介绍

张宗恒  主任医师

医疗院长兼脊柱微创外科主任

原长春骨伤医院 副院长

 

  • 海南中德骨科医院 脊柱关节微创中心主任
  • 主任医师 全国著名微创脊柱外科专家、疼痛科专家
  • 软组织微创外科学(MISTS)创建人
  • 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副理事长
  • 中华针刀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
  • 中国医促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世中联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专业技术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世界微创学会中国脊柱内镜椎间融合联盟常务理事
  • 中国科促会神经脊柱和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 国家远程医疗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常委
  • 海南省医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好脊柱讲师团讲师

 

从事头颈肩腰腿疼痛类疾病解剖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微创脊柱关节外科工作十16年,在脊柱关节源性疑难疼痛及脊柱相关疾病的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超声可视软组织微创技术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及脊柱相关疾病;脊柱介入技术、内镜技术(PED、UBE、MED)、微创稳定技术(PE-TLIF ME-TLIF UBE-TILF OLIF)、开放外科技术,阶梯式治疗颈胸腰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失稳滑脱症等椎管内源性疼痛类疾病;运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脊柱创伤、感染、结核、转移瘤等脊柱疾病;可视软组织微创技术、关节镜技术、关节置换技术阶梯式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关节源性疼痛类疾病。

 

创新软微医学体系——构建脊柱关节源性疼痛诊疗新模式

二十年磨一剑,只为慢性软组织损伤、退行性脊柱骨关节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二十余年来我们针对引发头颈肩腰腿疼痛及脊柱相关疾病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退行性脊柱骨关节疾病,进行了多学科(宣蜇人软组织外科、针刀医学、黄枢针法微型外科、疼痛学、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徒手治疗、运动康复等)的理论探索,长期的临床实践及解剖等基础研究,继承、融合、互补、创新,在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针刀医学的基础上,融合微创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疼痛学及现代康复学等的优势,创建了软组织微创外科学(Minimally Invasive Soft Tissue Surgery MISTS)简称 软微医学,提出慢性软组织损伤、退行性脊柱骨关节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新的发病机制力学—生物学效应失衡机制,构建了软组织微创外科学,简称软微医学,理论体系及诊疗模式,形成了脊柱关节源性疼痛及脊柱相关疾病诊疗新模式。

 

  • 理论创新—软微医学理论体系
  • 慢性软组织损伤、退行性脊柱骨关节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发病力学-生物学效应失衡机制;
  • 构建人体机械系统损害退变——人体解剖力学功能链理论;

人体解剖力学功能链概念 组成 结构 功能分区及相关理论;阐释人体机械系统损害退变新的发病机制,病理产生及力学分布规律、转归规律,为此类疾病功能定位诊断,精准化、术式化、可视化治疗,及徒手治疗,整体康复防治奠定基础;

  • 重力链联动向心稳定机制;
  • 重力链联动补偿平衡机制;
  • 动力链损害的疼痛源力学分布规律转归规律及临床应用;
  • 静力链抗重力轴向力学生物学效应重稳现象及临床应用;
  • 构建人体损害疼痛预警反应系统——疼痛导航图
  • 疼痛神经传导通路疼痛分类→纵向锁定疼痛源;
  • 脊神经分支疼痛源分区→横向锁定疼痛源;
  • 同根神经反射中枢塑化→区域疼痛导向;
  • 脊神经及各分支通路的解剖应力区与力学生物学效应;
  • 脊神经各分支与功能链功能区支配规律与临床关系;
  •  
  • 理念思路创新—软微医学诊疗理念思路
  • 软微医学诊疗理念:

分清椎管关节内外精准诊断,靶向治疗椎管关节内外兼顾;

节链统筹筋骨并重,身心合一防治结合;

  • 软微医学诊疗思路:疼痛源精准诊断以疼痛导航图为线索,解剖力学功能链为主线,分清椎管关节内外精准诊断,定责、定位、定性、定量、定法、定式;影像引导可视靶向治疗,椎管关节内外兼顾,节链统筹筋骨并重,身心合一防治结合。
  •  
  • 器械创新

1、经皮腰间盘靶区髓核摘除成套微创器械(专利号ZL2012  0574579.9)

2、经皮脊柱内镜同轴靶向外科技术系列器械(专利号2017203412977 )

3、经皮脊柱内镜助控器(专利申请号:2019205898705)

4、超声引导可视针刀器械(专利申请中)

 

  • 技术创新:
  • 提出椎管关节外软组织微创技术新模式:力学布点、区域化、术式化、可视化、精准化操作理念及技法;
  • 提出现代针刀医学(超声可视针刀医学)理论体系,诊疗理念、模式和技法;
  • 提出经皮脊柱内镜平腰方肌椎间孔入路安全屏障解剖概念及安全屏障入路,并提出椎间孔入路外科内镜技术模式——PECTSS技术;
  • 根据内镜操作视野控制镜头运行轨迹与镜下空间关系进行尸体解剖研究,提出后路腰椎管镜下平面内解剖分区,内镜平面内视野控制及操作技术;
  • 依据发明专利脊柱内镜助控器,镜下解剖研究及平面内视野控制及操作,提出助控器辅助脊柱内镜技术
  • 助控器辅助同轴内镜技术
  • 助控器辅助UBE技术
  • 经Wiltse入路及进针点的解剖研究改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提出手指引导椎弓根置钉技术FGPS
  • 提出经皮微创技术同轴靶向操作理念及技法并运用于以下技术
  • 超声引导可视针刀技术
  • 单侧入路PVP PKP 网袋技术
  • 神经根液压松解靶向阻滞技术
  • 颈前椎动脉内侧入路液压松解阻滞技术
  • 经皮腰间盘靶区髓核摘除技术 PLCTD
  • 经皮颈间盘靶区髓核摘除技术 PCCTD
  • 经皮脊柱内镜同轴靶向外科技术 PECTSS
  • 手指引导椎弓根置钉技术FGPS
  •  
  • 技术模式创新:

构建脊柱关节源性疼痛类疾病以病人为中心体系化,阶梯式个性化技术模式; 

靶向治疗椎管关节内外兼顾;

  • 可视软组织微创技术
  • 脊柱关节微创外科技术
  • 脊柱关节有限外科技术
  • 脊柱关节中西结合康复技术
  • 软微医学运动康复徒手治疗技术

节链统筹筋骨并重,身心合一防治结合;

  • 功能链评估与康复技术
  • 功能链指法松解技术
  • 著作编著中《中国软组织微创外科学》《实用软组织微创外科解剖学》《实用脊柱内镜解剖学》
① 本表展示未来8天(2025年11月08日-- 2025年11月15日)的出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当日为准!
科室
时间
名医工作室
星期四(11月13日)上午
0.1348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