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在工地塌方事故中身受重伤、一度面临截肢风险的年轻患者,在我院创伤骨科、手足显微外科、重症医学科、内科等多学科团队(MDT)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下,历经多次高难度手术,最终战胜死神、保全肢体并重获行走能力,即将康复出院。这场历时数月的生命救援,充分体现了我院在高难度创伤救治领域的精湛技术和人文关怀。

工地遇险,伤势危重命悬一线
32岁的患者陈先生(化名)在工地施工时,不幸遭遇塌方,其下肢被重物持续压迫长达2小时。被救出后,他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由于肢体长时间受压,发生了严重的“挤压综合征”——大量肌肉组织坏死,释放的毒素如潮水般涌入血液循环,导致他出现了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损伤和休克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当地医院虽经努力,但情况仍不断恶化,术后第四天,被告知为确保生命可能需截肢。
在朋友的介绍下,怀抱着一线希望,患者家人毅然决定转至我院寻求最后的机会。
迎难而上,多学科联手制定保肢方案
转至我院时,患者已持续高热,感染指标极高,生命体征极不平稳,肾功能严重受损,病情万分危急。我院第一时间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迅速组织创伤骨科、手足显微外科、重症医学科、综合内科、输血科、麻醉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

清创后

负压封闭引流
创伤骨科与手足显微外科丁治红主任介绍,专家团队评估后一致认为:截肢虽是快速解除风险的选择,但患者年轻,是家庭的顶梁柱,保住肢体意味着保住他未来的生活质量。“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制定了一套详尽的“保生命、保肢体、保功能”的阶梯式治疗方案”丁主任说。
六闯难关,精湛技术创造生命奇迹
治疗首先从稳住生命体征开始。重症医学科团队通过持续的血液净化(CRRT)技术,成功清除了他血液中的大量毒素和代谢废物,稳定了内环境,纠正了高钾血症,为后续手术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

待生命体征稍稳,创伤骨科与手足显微外科团队立即为患者施行了紧急清创手术。术中,医生们彻底切除了小腿大量已坏死、感染的肌肉组织,有效阻断了毒素的继续释放和感染的蔓延。此后,针对复杂创面、骨感染控制及功能重建,创伤与手足外团队又为其先后进行了五次精细手术,包括多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应用、以及最终的皮瓣移植修复术。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闯关,不仅考验着医生的技术,更考验着整个医疗团队的耐心与毅力。
重获新生,人文关怀点亮康复之路
在精湛的医术之外,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和医生的不断鼓励也成为患者康复的重要力量。面对多次手术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焦虑,医护团队始终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 患者可下地自行缓慢行走
经过数月的系统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的感染得到彻底控制,肾功能逐渐恢复,受损的肢体功能也一天天好转。“从卧床不起到借助器械行走,再到如今已能自行缓慢行走,他每一步的进步都凝聚着全院多科室医护人员的心血”管床医生陈光华说。

患者与医护人员合影
出院前夕,陈先生及家属激动万分,对我院医护人员的高超技术和亲人般的关怀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当时真的已经绝望了,是这里的医生护士没有放弃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保住了我的腿,真的太感谢了!”
此例极高危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在严重创伤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危急重症抢救及显微外科技术方面达到了区域领先水平,彰显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深厚人文关怀精神。
推荐新闻
-
首例!我院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
喜讯!我院付昆教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
-
大咖加盟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刘少喻教授 11月6日 出诊我院名医工作室
-
出诊预告 | 11月专家门诊/普通门诊 出诊时间表 请收藏!
-
举国欢腾庆国庆 万家团圆迎中秋--海南中德骨科医院祝您双节快乐!
-
生命奇迹:多学科协作 六次手术助重伤工人重获行走新生
-
争分夺秒保肢体 妙手仁心创奇迹——我院创伤手外科成功救治两例延误治疗严重创伤患者
-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不用一直忍忍忍~【疼痛科】帮你解忧愁!
-
冬病夏治“三伏贴” ——调理全年好身体! 赶紧约起来~
-
海南中德骨科医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示